
主題花園區的地圖,中間橘紅色的區塊是樹牆迷宮,有六個出口,通往各個花園,義大利花園是僅次於中國庭園第二大的。
從迷宮出來,首先是長長的條爬藤花架走廊。趁小栗子喝奶時,我一個人先來探路,沒長眼的我匆匆走過這條長廊,以為這就是全部的花園,沒趣地折返,栗子爹見我一下子就回來很納悶,狐疑的問我不好玩嗎?後來我才知道自己是笨蛋。
噹噹噹,我根本沒瞧見長廊的盡頭啦,一個大型花棚就在眼前說。從資料的圖片上看到花棚上的爬藤在秋天時會轉為紅色,更是漂亮。
花棚的右手邊是一個小型水池雕像,感覺上比較像是羅馬風格。
轉往左邊,哇,眼睛快掉出來了,這才知道什麼叫做柳暗花明又一村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花園重視線條、幾何、對稱、比例與透視,所以花園主體立體感十足且很工整,重點似乎並不放在花朵本身。而一定會有的元素包括水池、雕像、高低不一的牆面、爬藤與整齊單純的花床。
根據官網資料,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花園的設計被許多其他類型花園影響,如古希臘和羅馬,尤其是阿拉伯傳統花園,不過許多設計者很努力想要趕上並優於古希臘和羅馬的花園成就。基本上這個花園在呈現中世紀時期歐洲花園的藝術。
簡單並表現出幾何圖形的花床。
高高低低的圍牆。
花朵在這裡並不是主角。
那就換我們小栗子當主角好了,現在她很會跟大家打招呼了哦。
聳立的造型牆面。
牆的後方仍是別有洞天。
盛開的白花溫柔的依附著高牆。
斑駁牆面上的爬藤,有一股滄桑美。
在花園主體建築後方,懷卡托河靜靜奔流,時間卻好像在這裡停了下來。
──其他的主題花園,待續……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‧延伸資訊:漢米爾頓花園(Hamilton Gardens)
‧延伸閱讀:【哇紐西蘭】漢米爾頓花園Part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