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傷困頓的時候,我就去讀吉本芭娜娜
應該是十年前跟芭娜娜相遇的,先是被她輕盈具透明感卻又有穿透力的文字吸引,接著她故事裡不斷出現的沈重生命挫折,開始和現實生活中的困頓迷失呼應,然後每個故事主人翁緩慢但清明的心靈療傷過程,一而再的起了撫慰的作用,「像是飄飄然的羽衣,輕輕地包住我,讓我的靈魂從緊緊束縛我的沉悶重力中獲得解脫」(吉本芭娜娜《羽衣》)。
01
可能是沒有慧根,我不太相信頓悟的力量,總覺得當頭棒喝地在這一刻突然想通了,並不代表往後能一直保有這份了悟,生命是有機體,人心是活的,潛移默化的改變才是永遠的。

吉本芭娜娜描寫的人心世界便是如此,遭逢重大生命變故(最多的是至愛驟逝、戀情嘎然中止、突如其來的生活中斷),失去了日常生活的準軸,主人翁被迫陷入孤立無援的情境,芭娜娜用精準卻沒有壓迫感的文字娓娓敘述此般受衝擊的心靈狀態,然後在緩緩流動(或者根本停滯)的生活中或與奇異人物產生的淡薄關聯中,逐漸尋獲與過去說再見的力量以及自在活下去的勇氣。芭娜娜是殘酷的(變故的現實),卻又是溫柔的(療癒的過程與結果)。
02
吉本芭娜娜的故事裡充滿了死別,但重點並不是死亡本身,在《無情/厄運》中,她就說:「死本不悲傷,倒是感傷把人吞噬,人因而窒息、受苦。」應該是因為芭娜娜的興趣「在於描繪受傷的心被療愈的過程,而不是死亡本身」,所以迷住了我,十年來,我讀著她的每一本著作,總是能從她透出書頁的文字氛圍裡,得到心靈上的沉澱、洗滌,獲致從困難、悲愁中新生的力量。「就這樣,割裂的傷口慢慢痊癒,新的細胞一點一點長出來。」《羽衣》
03
芭娜娜的最新中譯本《羽衣》依然有死亡,只是這死別不是發生在主角的身上。主角結束了八年的情婦戀情,失去一切、不抱期望的回到河水環繞的故鄉,卻在寧靜的悲傷中遇見了昔日現實與夢境中的故人,在故鄉的山河景緻中、在淡淡的人際脈絡裡,驟失至親的婦人「緩慢卻順其自然」走出死亡牽絆的景況,在不知不覺間也療癒了主角無所依的心靈。
05
與以往的著作稍有不同的是,芭娜娜這回更強調心靈治療的「順其自然」,「那不是最高的境界嗎?自然地像河水流動,不知不覺到達某個地方。」「她總是說,人絕對不要勉強。她像口頭禪似的老是說,勉強滋生所有的罪惡。」一如芭娜娜重視的療癒過程,受創縫合不了的心一定得經過必然的時間、過程,才能真正獲致平靜與縫合,當然這中間還是必須有些契機的,「我覺得,那些沒有意圖的關懷、不經意的語言,都像是飄飄然的羽衣,輕輕地包住我,讓我的靈魂從緊緊束縛我的沉悶重力中獲得解脫,愉快地悠遊空中。」

雖然有大量的死亡,我卻不覺得芭娜娜的作品是沈重的,相反的,是輕盈纖細且溫柔的,有點像是例如今天陰沈沈的立冬天空下,沖了一杯熱茶,靜靜的,身心都獲得暖暖的滿足,就如芭娜娜在後記中所言:「無法放鬆心情的人讀到它時,即使得不到任何訊息,只要能甩掉一點點痛苦的步調,那就夠了。」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‧延伸閱讀
3.芭娜娜相對較愉快的作品《王國vol.1──仙女座高台》
4.我最喜歡的芭娜娜短篇作品〈月影〉收錄在《廚房》,有機會的話會單獨來談談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rbm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