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廚房成了我每天待最久之處;以往,那個地方是書房。如此的轉變,完全不在自己的料想之中:舌頭笨,對味道不敏銳,懶散於料理後的清理工作,向來對於下廚是能閃則閃,能懶則懶。

但自從勤奮地做麵包之後,我的開放式廚房與中島流理檯兼餐桌,成了我日日「安身立命」處,當初裝潢新家時我唯一堅持的美式廚房終於物盡其用了。而愛上廚房之後,過去貪便儘可能仰賴吃現成方便料理的我,也變成了喜歡上事事自己動手做的「家庭良婦」。

食材自己做是其中一項。除了發現DIY挺有趣的之外,有一原因是過年時聽婆婆說起從前在傳統市場做生意時的種種,被很多過去習以為常的市面上的食材的處理過程給嚇到了,原來吃了這麼久的食物,竟是有著可怕的黑幕,例如,婆婆說,黑木耳千萬別買人家泡好的,她都是買乾貨回家自己泡;又例如,絕對不要買綠油油的圓碗豆等等等。我不知道婆婆所說的市場祕聞,在她退休很多年後的今日,是不是照舊,但性命要顧,還是謹慎點好。

 

遵從「自己泡」原則後,我更進一步想要「自己種」,無奈家裡唯一的小小陽台根本無容菜之處,加上是西曬陽台,想要自己種菜吃,難矣。那就從不佔地方、不需日照的芽菜開始吧。第一砲就是自己孵綠豆芽。在網路上找到的這個砂鍋孵綠豆芽法,簡單得不得了,半杯綠豆,一個砂鍋,綠豆先泡水浸種一夜,接下來四至八小時灌換一次水,四至五天就有滿滿的一鍋綠豆芽可吃。

 

第一次孵的時候,小心翼翼按照不開蓋不見光的規則(否則綠豆芽會變苦),沒想到在第四天換水時,綠豆芽們竟然爆盆了,強大的生長力量硬是把重重的砂鍋蓋給頂開了,第一時間真是嚇傻了,直嚷著「老公公快來,快來,爆盆了啦!」第一次見識到這光景,真不知是該讚嘆「生命的奇蹟」還是「團結力量大」呢!

 

自己孵的綠豆芽較市場上賣的短,可是潔白得讓人安心。經過幾次實驗,綠豆芽的生長速度與換水頻率成正比,也就是換水間隔愈短,長得愈快愈好。

 

一砂鍋的綠豆芽夠我們和小栗子吃兩餐,我最喜歡拿來做隨意炒,就是把冰箱裡有的材料如肉片、胡蘿蔔、小黃瓜、金針菇、小番茄等等等,和自己孵的綠豆芽一起快炒,滿滿一大盤,眼睛看得過癮,口感豐富,營養也很高分,綠豆芽清脆爽口,小栗子很愛吃。

 

這春天乍暖還寒,溫度適當,很適合孵綠豆芽,在夏天之前,我會繼續孵下去。

 


批ㄟ司:

孵綠豆芽要選一般的綠豆,不要用毛綠豆。一量米杯的綠豆適用四公升的砂鍋,洗淨後放進砂鍋裝滿水並蓋上鍋蓋,放一夜浸種。第二天蓋著鍋蓋倒盡水,放在不見光處,每四至八小時從砂鍋的小氣孔灌水至滿,靜置十分鐘後一樣蓋著鍋蓋倒光水,不要好奇打開鍋蓋,綠豆芽見光會變苦,讓它們靜靜地在暗處長大(我放在流理台下面),如此重複四至五天,就有一整鍋乾淨爽口的綠豆芽可吃了。

 

 

 

 

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rbm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